做实“三个满意”,奠定美好殡葬新业态基石
题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东坡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江城子》,开创了中国悼亡的先河。殡葬工作,关系逝者尊严、生者慰藉,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光辉,事关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社会文明,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殡葬行业早已不再像人们从前认为的那样简单对遗体的处理和埋葬。作为新时代殡仪人要牢记 “做殡葬就是做文化”的理念,把开启 “生态、文明、健康”美好殡葬的新业态作为新目标。
做实“三个满意”,奠定美好殡葬新业态基石
美好殡葬大概犹如逝去的生命,如散落在沙滩上闪烁的金色颗粒,我们小心翼翼地拾起,聚在这里,使其重新展现出生命里最珍贵的纯洁与美丽。首先,从殡葬的功能性看,它涵盖了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惠民殡葬等。既各为殡葬行业的一个分支,又相互交叉关联,定位上缺乏整体统筹,影响殡葬行业的整体发展。其次,殡葬属性看,分为公益属性和经营属性。公益属性由政府主导,经营属性由市场主导,清晰的界限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规范和管理。第三,美好殡葬可具体表现为“三个满意”,即殡葬管理者满意、殡葬从业者满意、殡葬消费者满意。三者相辅相成,殡葬消费者的美好体验来自于殡葬从业者,殡葬从业者的价值体现则来自于殡葬消费者的肯定和支持,前两者的满意才能促进殡葬管理者正确研判行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实现“三个满意”,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构建美好殡葬新业态。
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勾勒美好殡葬画面
(一)目前殡葬环境的现状。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殡葬行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火化尸体时有毒气体的排放以及土地的过渡利用和开发。前者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加以解决,而后者则需要科学地规划建设,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在土地过度利用与开发的前提下,很容易发生环境问题,且恢复重建的难度较大,而生态破坏和资源大量消耗短缺的现象会阻碍殡葬行业的发展,因此社会对公墓行业的生态要求会越来越高。从内部环境来看,内部环境主要指开展停灵活动、告别仪式的场所。由于人们对殡葬认知的局限,以及价值引导的缺乏,导致人们更加重视殡葬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功能。比如,我们开展停灵活动和告别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情感的沟通,激发大家对生命本真的思考。但是现在的停灵活动已演变为亲朋好友聊天、吃饭、打牌的形式化活动,不利于情感的抚慰,也谈不上对生命的思考。
(二)构建生态殡葬的方向。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其中也包括殡葬行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个人认为要打造生态化的殡葬环境,应以道家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遵循事物本身的特性或规律,顺其自然。于殡仪馆而言,应该突出“家园化”的特点,在停灵、告别等环节,更加重视精神功能的体现,将宴请和活动场所与灵堂区分开来,给逝者家属提供一个温馨的告别环境和一个可以让情感与情感对话的空间,让人切实感受到归家的温暖。于公墓而言,首先,在墓园的布局和建设上,要遵循地势的自然规律,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其次,充分考虑和运用节地生态葬式,节约土地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者,是充分挖掘殡葬文化,结合景观的打造,融入浓厚的人文气息,为城市公众提供一个开放、艺术和贴近自然的纪念场所和文化休闲空间,最终实现“墓园变公园,公园变景区”的发展理念。
二、以弘扬文明习俗为宗旨,树立美好殡葬风尚
(一)殡葬习俗的现状。殡葬习俗伴随殡葬行为而存在,殡葬行为是基于遗体处理和埋葬体现殡葬文化内涵的行为,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殡葬习俗是殡葬文化的表现形式。殡葬习俗本身其实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破旧立新。目前,社会上暴露出的丧葬陋习主要是治丧大操大办、热衷迷信活动以及祭祀焚烧香烛冥币和燃放鞭炮。
(二)文明殡葬习俗的建立。虽然殡葬习俗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我们应认识到文明殡葬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殡葬文化应该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文明习俗和文明新风。因此,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和发扬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先进殡葬文化。个人认为,应以释家思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中心,净化思想,树立现代、文明的殡葬新风尚。首先,通过释家思想让人们明白“一切皆为虚幻”的道理,保持内心的明净,不一味地沉迷于风水。其次,是要转变思想,文明治丧。自觉抵制阴阳神棍等封建迷信活动,自觉摈弃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烛冥币等丧葬陋习,以说、写思念或是采用经典诵读、音乐祭祀等文明低碳的方式缅怀故人,将重心逐渐从物质祭祀转移到精神祭祀上来。
三、以树立健康行业为标尺,焕发美好殡葬新颜
(一)殡葬行业的现状。殡葬行业是为人们殡葬行为服务的一个行业,殡葬行业的健康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制约殡葬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投入不足导致殡葬设施滞后于社会发展;服务管理不规范导致殡葬乱象丛生;体制机制的制约导致殡葬单位发展受阻以及价值取向缺失导致行业自身与时代发展脱轨。前3项因素正在从国家层面开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服务标准、推动单位改革等措施逐渐重视殡葬行业,规范殡葬行业,发展殡葬行业,而价值取向的缺失需要行业自身进行转变,而这一点往往被殡葬行业忽略了。
(二)健康殡葬行业的形成。要使殡葬行业健康发展,个人认为应以儒家思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中心,谨慎、虔诚地治丧和祭祀,做到丧尽其礼,祭尽其诚。即从尊重逝者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及价值取向,挖掘和开发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殡葬活动,给予殡葬活动应有的仪式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仪式感,并不是指对殡葬活动大操大办,而是运用简单文明、庄严肃穆的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在这方面,殡葬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治丧群众的殡葬行为起到指向性的引导作用。于殡仪馆而言,可打破传统的告别仪式,结合现代科技,运用高科技手段虚拟场景,提供更能表现逝者生命尊严、表达人伦情感、体现生命意义的告别仪式。于公墓而言,则可以丧礼文化的内涵为基础,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礼仪安葬仪式。
四、以 “仁孝福寿”一体化殡葬服务平台为载体,构建美好殡葬新业态
“数字殡葬”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仁孝福寿”平台的成功上线是美好殡葬新业态的一种展示方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行动的决策部署,推动互联网与殡葬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提升殡葬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泸州市南寿山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集“网站、手机APP、电话、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五位一体的“仁孝福寿”平台于2021年1月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成功上线是以殡葬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为核心,积极发展智慧殡葬,创建的一个全面殡葬活动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补齐了殡葬领域的发展短板。目前,用户达2.7万余人。
该平台较为明显优势的是优化殡葬服务。殡葬服务便民化。目前,平台囊括泸州14家殡葬机构,能够有效拓宽群众获取殡葬行业及服务资讯渠道,极大方便群众办理丧葬事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殡葬服务阳光化。该平台为所有参与机构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一是项目内容、价格、流程、服务清晰透明,可杜绝中介和阴阳神棍的介入,减少额外的丧葬费用,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同时增强公众对殡葬行业的社会信任度。二是促使各殡葬机构以优质服务取胜,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机制。殡葬服务标准化。该平台是由泸州民政局、泸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局主办,南寿山公司承办。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准入体系,均为取得民政部门认证的正规丧葬企业入驻平台,有效遏制非法机构的肆虐,便捷政府对殡葬行业发展的有效监管,有效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殡葬服务共享化。该平台可帮助形成行业的互联互通,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殡葬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促进行业间的有效交流和相互学习,尤其可促进殡葬服务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提升服务效能。
殡葬行业只要沿着“殡葬环境要生态、殡葬习俗要文明、殡葬行业要健康”三个方向,以“仁孝福寿”一体化殡葬平台为载体,补齐殡葬行业发展短板,实现“殡葬消费者、殡葬从业者、殡葬管理者”三个满意,定能在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打造出美好殡葬新业态。